目錄

零件

外殼零件

⇧ 回到目錄

感測器保護碟

①A碟; ②B碟; ③底座
④C碟×2; ⑤D碟

感測器保護碟

①背面; ②感測器接駁扣; ③窗口膠片
④底面; ⑤正面

螺絲

①支柱×2; ②夾板螺絲帽×2; ③M3螺絲×2; ④M3螺絲帽×2

電路板零件

⇧ 回到目錄

電子零件

①電路板;
②電池盒; ③時鐘; ④MCU開發板
⑤底板電源線; ⑥MCU開發板電線

螺絲

①M3螺絲×2; ②M3塑膠柱×2; ③M3螺絲帽×2;
④M2塑膠柱×2; ⑤M2螺絲帽×2; ⑥M2螺絲×2

組裝

組裝感測器保護罩

⇧ 回到目錄

把保護碟順序排列:A碟、B碟、第一片C碟、第二片C碟、D碟,再加上底座,用支柱穿過固定。

用六角匙把夾板螺絲輕輕扭緊。

組裝電路板

⇧ 回到目錄

把M3塑膠柱穿過標注「Battery」的小孔,並且用M3螺絲帽輕輕扭緊固定。

把M2塑膠柱用M2螺絲帽固定。

用M3螺絲固定電池盒。

把時鐘模組插到電路板排針插座。

用金屬M2螺絲固定時鐘模組。

插入電源線。黃色電線插進黃色插座,另一頭插到MCU開發板的電源輸入插座。相同地,黑色插頭插進黑色插座,而另一邊連接電池。不過,等電池最後才插上電池,以防不小心造成短路導致危險。

插入MCU開發板。注意小心螢幕相當脆弱,要避免按壓到。請儘量在接腳附近施力。

把電路板放進「正面」外殼的托架上,再向上推對整螺絲孔。注意電源線(黑色插頭)要繞到電池座一邊,否則裝好之後無法插線。

最後,用M2螺絲固定電路板。注意這四粒螺絲只需要上到盡頭,而不需要用力扭緊。

插入SD card。雖然沒有SD card亦能運作,但是只能記錄最近的數據,而且關機後也無法保存數據。

電池放進電池盒,然後接駁黑色插頭的電源線。

組裝機殼

⇧ 回到目錄

機背沿軌道滑進去。

插入顯示器窗口透明膠片,然後裝上底部。

插入感測器。

放上感測器保護罩。

確保感測器由保護罩中央穿過。

順時針旋轉90°鎖定保護罩。

完成。

使用

開機

⇧ 回到目錄

首先打開底門。

向下撥動開關以啟動裝置。開關位置在下圖用紅圈標示。

最後關閉底門。

顯示器會間歇顯示裝置的連接設定和測量到的數據。裝置預設每15秒測量一次,包括氣溫及相對濕度。

連接電腦或智能手機

⇧ 回到目錄

開啟電腦或手機上的Wi-Fi,SSID選擇要連接之裝置。以下圖為例,Wi-Fi名稱是「Device-12>」,所以裝置號碼是「12」。預設密碼是「password裝置號碼」,所以本例來說是「password12

連接後可能出現警告訊息,指這個Wi-Fi無法接通到互聯網。這是正常的,手提氣象儀並沒有連接到互換網的功能。

執行瀏覽器,如Firefox、Chrome、Edge、Safari等。輸入網址「https://IP address/operator」並前往。以上圖為例,IP address是「192.168.4.1」。

瀏覽器很可能會因為不能認証所連接到的網站的身分,而跳出類以下警告。

Firefox:

Chrome:

由於我們知道這是氣象儀而不是什麼可疑網站,所以我們可以選擇繼續瀏覽。

首次載入網頁需要長一點時間,但一般不超過兩分鐘。成功載入之後,瀏覽器可能會請求GPS位置資訊。拒絕請求的話,氣象儀不會記錄位置數據,而氣象數據不論如何都會一直記錄。

我們現在可以在電腦或手機看到測量數據。

網頁下方有過去數據的圖表。如果記錄了位置數據,也會一拼顯示。

圖表右上方有一系列功能圖示,比較常用到的功能有平移圖表和放大縮小功能。若要回復預定的縮放顯示,只需在圖上雙擊滑鼠或觸控螢幕。

最後,我們可以把測量數據下載到電腦或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