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簡介

「社區天氣資訊網絡」(Co-WIN) 於2007年由香港天文台及本地高等院校共同參與建立,亦邀請中小學校及社區機構合作建立城市尺度的自動氣象站觀測網絡。本網絡旨在向公眾提供實時天氣資訊以作參考,以及透過「社區天氣資訊網絡」平台推廣氣象及環境科學的教育。

適逢2025年為香港童軍總會青少年活動署氣象組成立20周年的大日子,「社區天氣資訊網絡」將會與香港大學地理系、以及香港童軍總會在2025年4月13日(星期日) 於香港大學百週年校園 合辦以「極端天氣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一連串活動。內容將會揉合第4屆童軍氣象日、氣象定向、DIY氣象儀器體驗活動、地理與STEM主題研討會及學生STEAM應用作品展覽,以一個別開新面的方式讓同學增進氣象知識,並提高中小學生對極端天氣與可持續發展的關注。

日期2025年4月13日 (星期日)
時間08:30 - 17:00
地點香港大學百週年校園、莊月明文化中心
地址香港島薄扶林道
費用除香港童軍總會氣象定向為收費活動外,其他活動全免

組織

主辦單位

籌備委員會

支持單位

地圖

時間表

地理STEAM應用作品展覧

"Junior Energy Scientists" Program

Asian Energy Studies Centre,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Junior Energy Scientists" is a student training program developed by the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and the Asian Energy Studies Centre of the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By adopting innovative and interesting STEM workshops and inspiring "creative" projects, it aims to educate the next generation about renewable energy, equip them with the knowledge and nurture their attitude towards green energy. The following are some of the devices used for the workshops of the programs.

Replication of a Chinese White Dolphin Skeleton through 3D Scanning and Printing Technology

Po Leung Kuk Laws Foundation College

In 2021, we received the support from Ocean Park Conservation Foundation Hong Kong for a collection of dolphin skeletons. After months of careful work, the bones were articulated. Technology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is project. With the help of the University Research Facility in 3D Printing at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the bones have been reproduced via 3D scanning and printing technology, and these replicas have been assembled to reconstruct the dolphin.

地理STEAM海報展覽

編號 參展團體 主題
1 可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館 「製作自動氣象儀」工作坊
2 嶺南衡怡紀念中學 利用便攜式微氣候感應儀探究小西灣區巴士站週邊環境及特性對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
3 香港紅卍字會大埔卍慈中學 大型語言模型在香港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潛力與局限:短文章題目的答卷分析
4 保良局羅氏基金中學 Replication of a Chinese White Dolphin Skeleton through 3D Scanning and Printing Technology
5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 (HKAGE) Radon and Air Ventilation Variation in Tuen Mun District
6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 (HKAGE) Is it Getting Hot around Here? How Typhoon Exacerbates Urban Heat and Moisture
7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 (HKAGE) Water Quality Variability in Hong Kong Front Shores and Beaches
8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 (HKAGE) Landforms in Cape D'Aguilar: How are they formed?
9 香港大學地理系 Micro Campus, Marco Future: Integrating STEAM-based fieldwork and numerical modeling for urban microclimate analytics in Hong Kong

HKU DIY手提氣象儀器體驗活動

組裝及操作說明

主題演講

極端天氣與氣候變化‥我們可以做甚麼?

講者:香港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 李淑明女士

從過往經驗來看,香港有時會出現極端天氣,例如暴雨、颱風、風暴潮、高溫天氣等,對社會造成重大影響。在氣候變化的背景底下,預計未來幾個世紀氣候將更加溫暖,令極端天氣(如熱浪、暴雨、洪水等)出現更加頻繁和嚴重,未來熱帶氣旋也可能會變得更強及帶來更多降雨。這次演講將回顧影響香港的極端天氣,探討極端天氣與氣候變化的關係,並提出減緩氣候變化和應對各種極端天氣狀況的方案。

教研合一:公民科學與探究式地理STEAM

講者:香港大學地理系 林潤發教授

在氣候變遷和城市發展的影響下,城市熱島(UHI)效應所引致的極端炎熱日數更加頻繁,因而引發了社會的關注。為了研究和預測社區和校園週邊的極端高溫“熱點”及其舒適度和健康風險。大學團隊和「社區天氣資訊網絡」(Co-WIN)積極合作,在本地中學進行了教研合一的活動。過程中糅合了地理、STEAM、探究式學習和公民科學的元素,讓學生能參與低成本環境感測器的製造和應用,從而培養新世代學生對可持續發展的觸覺和認知。

主題研討會(氣象、地理和STEAM) 暨學生海報頒獎典禮

朱俊錕先生(主持人)香港紅卍字會大埔卍慈中學地理科主任;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主任
朱老師為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2023/2024)獲獎教師,現任社區天氣資訊網絡執行委員、大埔區青年發展及公民教育委員會委員,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教師協會學習領域召集人。現致力推動教育研究與可持續發展教育,並經常獲教育局及學界邀請分享其創新教學實踐。
周世灝先生(STEAM教育專家)香港資優教育學苑人才培育部總監
周先生是一位以人為本的人才培育專家,擁有超過20多年的人才培育經驗,特別專注於推動資優教育、STEAM教育、未來技能提升及培育科創企業家等範疇。周先生曾服務於大型公共機構、跨國企業、大學及慈善組織等。
郭志泰先生(地理實地考察專家)嗇色園主辦可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館校長
郭校長兼任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教育委員會副主席及香港童軍總會環保委員會主席,致力推動環境教育,讓大眾認識生命,認識環境,成為具有良好「環境素養」的新一代公民。
梁永健先生(資深中學地理老師)保良局羅氏基金中學副校長
「羽毛鱗翅」的人,最愛旅遊,欣賞世界另一端的人和事;現為教育局學習資源及支援委員會成員、香港地理學會執行委員,推動教育發展;著有《生態悠悠行》、《城市發展的爭議》等書。
林超英先生(氣象學家)前天文台台長;SBS
林超英先生是香港氣象學家、賞鳥者、自然資源保護者和博主。他於2003年至2009年擔任香港天文台台長。他也是英國皇家氣象學會榮譽會員、香港大學榮譽院士、香港氣象學會榮譽會士、香港觀鳥會名譽會長。